最新消息
靑年從磨練中走向成熟
  • 發佈時間:2010/06/21
  • 分享至

224-20130123074815_95432.jpg


昨日一個靑年議政能力訓練課程結業禮上,政界人士期望結業學員續參與社團組織,因靑年很多時未掌握很多事實,思考或會過於理想化,故強調追求理念的同時,必須結合實踐經驗。這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,理想與現實的轇轕,永遠存在的矛盾,卻又不可或分,當能掌握箇中奧妙,曉得怎樣在現實中追尋理想,人便開始成熟。

    今年之初,“八○後”一詞由內地吹遍港澳,在媒體報道中“人氣”急升,皆因鄰埠“反高鐵”示威,演變成“八○後”衝擊立法會。僅僅從字面上,“八○後”只泛指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群體,當然擁有一般靑年的共性,或迷惘、或無聊、或偏執、或反叛,總覺不受社會重視。試想澳門上一代、上兩代人靑年時又何嘗不是有過迷惘?在意識形態上,香港“八○後”由暴力抗爭而起,澳門“八○後”也要通過遊行立標竿。部分人行為當然並不代表群體,但乘一場運動而起,外界標籤在所難免。但澳門“八○後”、“九○後”新生代的精神面貌是否就是這樣?澳門是否眞的缺乏靑年論政發聲、參與社會的渠道?

    與較激進的表達不同,年前有團體作過一項靑年競爭力的調查,可看到澳門“八○後”、“九○後”現象的另一面。該調查發現,八成本澳靑年認為自身的競爭力屬一般,相對鄰近地區低。更妙的是八成受訪靑年認為提升競爭力是政府、敎育機構的責任,只有約兩成靑年意識到提升競爭力不能假手於人,須靠自身努力。

    靑年希望發聲、希望受到重視;衝動卻又缺乏自信,害怕競爭,似乎很矛盾。現實卻混集並存,也許是任何年代靑年的共性。靑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,社會自然要給予靑年更多機會,參政議政還是擇業,目的是給予靑年磨練的機會,讓“八○後”從參與社會中感受社會、體驗社會,眞正將理想與現實結合,眞正從歷練中確立自信,自強不息。

    或許不能以這一代人的觀點強要“八○後”、“九○後”全盤接收,畢竟時代正前進、社會在進步。況且空談核心價値沒用,最好由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感悟,澳門的核心價値是否應該傳承下去。薪火相傳是一個過程,叛逆靑年至成功人士也是一個過程,當中就是無數的參與跟磨練。靑年在參政議政、參與社會工作中,少不更事不可怕,社會包容靑年犯錯,問題是靑年須接受意見,知錯能改,學會善於總結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