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赴台交流團今返澳
  • release time:2009/04/13
  • Share to

政治“冷感”、參政渠道有限等,是澳門青年較難投入政治的原因。澳門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余惠鶯認為,政府及社會應改變現行鼓勵青年參政的模式,團體可考慮引入發言人制度;平衡議政能力、活動統籌能力培訓;加強諮詢委員會的功能等,為有志參政的青年建造一個發揮的平台。


   鼓勵青年參與政治

  余惠鶯表示,澳門青年確存在“政治冷感”。相對於職業、家庭等,他們對政治相對陌生,更認為政治與自己沒有太大的切身關係,故須鼓勵青年關心時事,有關工作可先由學校開始,如在通識課程引導學生看報、關心時事等;社團可從青年感興趣的活動着手,發掘他們的潛質,鼓勵青年關心、參與政治,並主動吸納人才。

  根據經驗,青年不太熱衷參與政治課程。余惠鶯認為,應靈活設置課程,不要以說教式授課。建議加入實習及觀摩部分,讓學員有參與討論的機會。社會要有共識接受不同的聲音,即使青年的言論較偏激,導師也應持開放態度,在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上引導青年思考及建立共識,避免打擊青少年參與的信心。

  她指出,需逐步及針對性地培養參政議政人才。青年各有不同的興趣及潛能,社團除思考如何讓青年在參與活動中發掘潛能外,還要透過不同的計劃重點培養議政人才。社團可參考香港政治團體的做法,設立發言人制度,為不同領域的青年提供發揮個人見解的渠道。

  余惠鶯認為,議政及活動統籌是兩種不同的能力。活動統籌祇要經過實踐就可基本掌握,議政能力除要運用個人知識外,亦着重邏輯、思維,繼而為社會、政府提出可行性建議,因此必須平衡青年議政及活動統籌能力的培訓。

   參與選舉累積經驗

  政府早前委任一批青年進入諮詢委員會,使青年多了一個參政的渠道。余惠鶯認為,當局必須平衡委員會諮詢及執行的功能,鼓勵委員將民情上達。除了社會配合外,青年亦應對自己有要求,不斷裝備自己。

  參與選舉是直接接觸政治的方式,余惠鶯鼓勵有志參政的青年積極參與選舉,甚至參選。候選人的規劃、文宣造勢、民意調查等工作經驗,有助個人成長及發展人際關係,即使最終落敗,也可享受過程,“一個選舉的結束,是下一次選舉的開始。”

  “澳門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台北考察交流團”明日參觀“總統府”及中正紀念堂後,結束行程返澳。